HomeRF是对现有无线通信标准的综合和改进。HomeRF把共享无线接入协议(SWAP)作为网络的技术指标,当进行数据通信时,采用简化的IEEE 802.11标准,沿用类似于以太网技术中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方式;当进行语音通信时,则采用DECT无线通信标准,使用TDMA技术。HomeRF提供了对流媒体真正意义上的支持,其规定了高级别的优先权并采用了带有优先权的重发机制,这样就满足了播放流媒体所需的高带宽、低干扰、低误码要求。
目前HomeRF技术仅获得了少数公司的支持,并且由于在抗干扰能力等方面与其他技术标准相比也存在不少缺陷,这些使得HomeRF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受到限制,又加上这一标准推出后,市场策略定位不准、后续研发与技术升级进展迟缓,因此,从2000年之后,HomeRF技术开始走下坡路,2001年HomeRF的普及率降至30%,逐渐丧失市场份额。尤其是芯片制造巨头英特尔公司决定在其面向家庭无线网络市场的AnyPoint产品系列中增加对IEEE802.11b标准的支持后,HomeRF的发展前景比较不乐观。这样看来,HomeRF很难冲出只能在家庭里应用的限制。
5.IEEE 802.15.1
IEEE 802.15.1标准是IEEE批准的用于无线个域网的蓝牙技术标准,它是由蓝牙标准演变而来的。该标准手2002年推出,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修改,于2005年发布了它的修正版。IEEE 802.15.1主要规定了OSI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下的四个子层标准。
① 无线层(RF layer):无线层实现在主站和从站之间发送比特流。该层的无线接口基于天线能力,其功率为0~20dBm。蓝牙技术运行在2.4 GHz频段并且传输链路范围从0.1~10m左右。
② 基带层(Base band Layer):实现组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为同步分组传输预留时间带,一个分组可占1个信道、3个信道或者5个信道,每个分组以不同跳频发送。它可以完成成帧和信道管理的功能。
③ 链路管理器层(Link Manager):主要负责在蓝牙设备间建立链路。链路管理器也对安全、基带数据包大小协商、电源模式、蓝牙设备的周期性控制及蓝牙设备在所属微微网中与主设备的连接状态等方面进行管理。
④ 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Logical Link Control and Adaptation Protoco1):提供无连接和面向连接服务的上层协议,主要是完成协议的多路复用/分用,接受上层的分组分段传输,在接收端进行重组和处理服务质量等。IEEE 802.15.1标准所规定的4层标准在第8章的蓝牙技术标准中将进行较详细的讲述,在这就简单叙述一下。
IEEE 802.15.1标准的工作频率范围是2.4 GHz,传输数据时的有效带宽仅为500~700kbps之间。由于IEEE 802.15.1标准与蓝牙特殊利益集团(又名蓝牙特别兴趣小组)主张的蓝牙1.1标准完全兼容,为人们广泛地接受这种连接手机、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的标准铺平了道路。
6.RFID